管理规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管理规定 >> 正文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三全育人”工作 实施细则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31日 10:17   编辑:李佳怿   点击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北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党发202031文件精神,切实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要求在体育学院落细落实,构建符合体育人才培养规律、具有鲜明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体育学院办学治院、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立足体育学科专业特色,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强化全院教职工育人主体责任,实现育人环节全覆盖、育人阶段全衔接、育人资源全整合。着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体育精神、扎实学识、创新能力和健康体魄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贯通、全方位协同的育人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三全育人”全过程,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协同联动,重心下移。强化学院党委主体责任,推动育人力量和资源向基层班级、学生个体集聚,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3.坚持体教融合,特色发展。遵循体育人才培养规律,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训练、竞赛实践、体育文化深度融合,培育特色育人品牌。

4.坚持问题导向,务实高效。聚焦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着力破解育人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三、组织领导

成立体育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副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

员: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院办公室主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全体辅导员、教师代表。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资源调配、督促检查和成效评估。

下设工作办公室挂靠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信息汇总和任务督办。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深化全员育人,构建重点突出、职责明晰的育人共同体

核心机制:“人生导师”与“学业导师(班主任)”协同互补的双导师制

1.人生导师(按照实际,由学院领导、系部主任、学科带头人等兼任)

角色定位: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护航人”。侧重于宏观引导、资源协调、战略规划。

主要任务与要求:

价值引领与格局塑造:每学期面向所指导年级或学生群体开展不少于1次集体导学活动(如“书记院长座谈会”、“学科前沿与职业发展”报告会),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深刻理解体育在强国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关键节点指导:在学生入学、考研就业、面临重大抉择等关键时期,提供高层次的咨询和方向性指导。

资源链接与平台搭建:利用其影响力,为学生链接高水平赛事、实习实践、学术交流等优质资源。

重点学生关怀:对学业困难、发展困惑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深度访谈,每学期与指导班级的重点学生进行不少于1次深度谈话,协调学院资源予以支持。

考核评价关注其育人活动的层次、影响力以及对学生长远发展的贡献度。

2.学业导师(班主任)(由专业教师兼任,具体负责班级事务及学生学业管理与指导

角色定位: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和日常管理的“组织者”。侧重于具体执行、过程管理、学风建设。

主要任务与要求:

1学业管理与学风建设:每月至少深入班级或学生宿舍1次,每周安排固定时间接待学生。负责日常学风督查、学业预警、考风考纪教育,指导学生选课、制定学习计划。

2专业启蒙与科研训练:组织开展专业讲座、读书会、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指导“大创项目”和学科竞赛。

3班级建设与事务管理:领导班委开展工作,组织主题班会、班团活动,做好综合测评、奖助贷补等具体事务,建立详尽的班级工作日志。

4家校沟通与信息桥梁:保持与家长的定期沟通,及时向人生导师和学院反馈班级动态和学生个体情况。

考核评价:重点考核班级学风、学业成绩、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各项具体任务的完成质量及学生满意度。

3.协同机制:

1定期会商制度:建立双导师会商沟通长效机制,每学期通过单独面谈、班主任会议、集体研讨活动等方式,共同研判学生情况,协商提出解决方案。

2信息共享机制:学业导师(班主任)结合实际,定期向人生导师汇报班级整体情况和重点学生个案,人生导师将宏观指导意见反馈给学业导师具体落实。

3协同育人项目:共同策划和组织品牌活动,人生导师负责提升层次,学业导师负责组织落实。

(二)优化全过程育人,实现育人阶段无缝衔接

1.新生启蒙阶段(大一,侧重“适应与认同”)

工作目标:完成角色转变,增强学院与专业认同,奠定良好学风基础。

具体措施:

1“开学第一课”系列教育:书记、院长主讲“体育精神与院史院情”,教学副院长解读“专业培养方案与学业规划”,副书记开展“校纪校规与安全教育”。

2“启航计划”新生训练营:由学业导师(班主任)组织,在开第一月内完成。内容包括:破冰班会、图书馆与场馆资源导览、高年级优秀学生经验分享会、基础文明礼仪与宿舍文化建设。

3“一对一”配对与建档:通过举办学院开学典礼并颁发聘书完成人生导师与学业导师的配对,为每位新生建立《大学生成长档案》,记录个人规划、成长轨迹。

4体育专业认知教育:组织参观及兄弟院系实验室,观摩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举办“我的体育梦”主题征文或演讲比赛

2. 学业深化阶段(大二、大三,侧重“赋能与提升”)

工作目标:夯实专业基础,激发创新潜能,提升综合素养,明确发展方向。

具体措施:

1学风建设强化行动:学业导师(班主任)每月至少听课1次,抽查课堂出勤;实施“学业预警与帮扶机制”,对1级和2级学业预警的学生立即启动由导师、辅导员、朋辈导师参与的“三方会诊”。

2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举办“体育科学前沿讲座”;组织“科研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力争参与率达50%以上。

3职业技能进阶训练:系统开展裁判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认证工作。每学期举办1-2次模拟面试、简历制作工作坊。

3. 毕业出口阶段(大四,侧重“卓越与导航”)

工作目标:顺利毕业,精准就业,文明离校,心怀感恩。

具体措施:

1考研深造:人生导师联系对口院校,提供政策咨询与推荐;学业导师(班主任)组织考研经验交流会、提供复试指导。

2就业创业:学院牵头举办体育类专场招聘会;学业导师(班主任)负责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签约统计与手续办理;人生导师为有志创业者对接资源、提供指导。

3毕业教育系列活动:开展“最后一堂党课”、“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感恩母校”主题活动(如捐赠旧书、植树留念等)。

4离校前深度谈话:毕业班学业导师(班主任)与每位学生进行深度谈话,了解去向、解答困惑、送上祝福。

5校友联络员聘任:提前聘任班级校友联络员,建立毕业后跟踪机制,凝聚校友力量。

(三)拓展全方位育人,整合“十大育人”体系资源

1.课程育人:

工作方式:深化课程思政,强化课堂管理。

工作内容:总体制定体育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要求所有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如体育精神、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并融入教案。严格执行课堂教学纪律,每学期举办院级教师课程思政竞赛选树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并积极推广

2.科研育人:

工作方式:搭建平台,规范学术,激励创新。

工作内容:严格学术规范教育,将科学精神培养贯穿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对学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在省级以上各类文体竞赛获奖等,按学院规定给予奖励和学分认定。

3.实践育人:

工作方式: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建设。

工作内容:

1专业实践:巩固与中小学、体育类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的实习基地建设,确保实习质量。

2社会实践:常态化开展“体育支教”、“社区健身指导”、“大型赛事志愿服务”等项目,将其纳入第二课堂学分管理。

3创新创业实践:重点扶持与体育产业紧密相关的创业项目,提供孵化指导。

4体育竞赛育人实践: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育”原则,强化赛前、赛中、赛后育人,通过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树立以展现良好体育道德风尚、为校争光为价值追求的核心思想;培养学生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手的规矩意识;提升学生在训练方法、运动损伤防护与营养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素养。推动总结反思与文化传承,及时组织运动员、教练员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技战术得失,思想作风、团队协作、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将比赛经验转化为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的宝贵财富。

同时,注重榜样选树与文化浸润,对在竞赛中表现突出、充分体现体育精神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利用赛事成果,通过报告会、分享沙龙、宣传展板等形式,传播体育正能量,营造崇尚荣誉、奋发向上的学院体育文化氛围。将竞赛中激发出的爱国荣校情怀、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到日常学习、训练和生活中。鼓励优秀运动员参与低年级学生指导、社区服务、体育推广等活动,将竞赛育人成果辐射到更广泛的育人领域。

4.文化育人:

工作方式:营造氛围,打造品牌,浸润心灵。

工作内容:建设学院“体育文化长廊”,展示冠军校友、院史沿革。持续举办“体育文化大讲坛”,邀请体育名人、杰出校友来院讲座。打造“一系一品”特色体育文化活动,如篮球“三分球大赛”“艺术体操展演”等。

5.网络育人:

工作方式:建强阵地,丰富内容,加强引导。

工作内容:优化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设立“体院先锋”、“学霸笔记”、“赛事速递”等栏目。规范各类微信群、公众号管理,辅导员、导师要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开展网络文明素养教育。

6.心理育人:

工作方式:预防为主,干预为辅,全员参与。

工作内容:针对体育生抗压特点,开设《运动心理学》选修课。学业导师(班主任)、教练员要成为学生的“第一道防线”,及时发现心理困扰迹象并上报。依托学校资源,学院定期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7.管理育人:

工作方式:依法治院,完善制度,优化流程。

工作内容:完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场馆管理等规章制度并及时公布执行。推行“首接负责制”,杜绝推诿扯皮。管理岗位人员要做到热情、高效服务。

8.服务育人:

工作方式:以人为本,主动作为,提升体验。

工作内容:敦促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定期检查维护体育场馆、器材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学生实验室、活动室条件。倡议或开展“节能环保”、“爱国卫生”等主题教育活动,建设绿色节约型校园。

9.资助育人:

工作方式:精准资助,发展性帮扶,感恩励志。

工作内容: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确保资助精准到位。设立“发展性资助项目”,支持困难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回馈社会的意识。

10.组织育人:

工作方式:党建带团建,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工作内容:推进学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党员先锋岗”制度。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激发班级、团支部活力。将组织建设与育人活动紧密结合。

五、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完善双导师选聘、培训、考核、激励系列制度。

2.考核激励:将“三全育人”工作成效纳入单位和个人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分配挂钩。定期评选表彰“育人先锋”、“优秀班主任”等。

3.督导评估:领导小组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建立基于学生获得感的工作评价反馈机制。

六、附则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体育学院“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版权所有: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 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 邮政编码:03005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0467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002001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