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培养自2007年始,截止目前已培养了毕业生百余名,在研究生培养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4年我院体育硕士专业授予点获批,完善了我院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格局,成为我院学科发展重要里程碑。展望未来,我院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前景广阔。
体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主要培养方向:
1)学校体育学:各级学校体育教材教法的研究;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艺术和风格,体育教学评价等。
2)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体育用品产业经营与管理;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与管理、职业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
3)休闲体育与文化:休闲体育基本理论;休闲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休闲体育;休闲体育的经营与管理。
开设主要课程:体育人文社会学高级教程、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体育哲学、教育心理学等。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主要培养方向:
1)运动医学基础研究:应用神经生物学等现代医学生物学方法研究运动(疲劳)应激状态下神经系统机能的变化及机理,研究运动的神经内分泌调控、神经解剖生理、运动控制、协调性保持和动作学习等。从神经活性因子的表达、神经元微观结构、理化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等多方面探寻运动与不运动状态下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运动能力与健康适应的分子生物学:应用医学影像学手段(CT、MRI、超声等)研究运动员骨骼、关节和肌肉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如骨小梁分布、骨密度、骨骼积在长期运动后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运动成绩继续保持的作用。为运动技能的培养和运动伤病的防治具有重要影响。
3)运动能力与体质测量研究:研究不同人群体质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运动健身评价与指导。通过运动对健身效果影响的研究,探索其理论基础及其形成机制的特征。
主要开设课程: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运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040303体育教学训练学,主要培养方向:
1)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历程;国内外体育教学比较;体育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等项目的教学训练基础理论与实践。
3)一般训练理论与实践: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训练的原则与方法;训练过程的监控;训练恢复;训练效果反馈以及评价。
主要开设课程:运动训练高级教程、训练进展与前言、教学论、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医务监督与现场救助等。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主要培养方向:
1)武术理论与方法:武术训练理论与方法、武术历史与文化、武术文化与教育、武术传承与发展等。
2)民族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传承与保护、区域民间体育文化研究,民间体育的挖掘与整理等。
3)传统体育养生: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
开设主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理论基础、民俗体育概论、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
总体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主要培养方向如下:
045201体育教学,主要培养方向:
主要针对足球、田径、排球、篮球、体操等项目体育课课程设计、体育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以及体适能评定与方法、体育心理理论与方法领域,旨在培养高校、高职、中小学体育教师等社会人才。
开设主要课程:体育课程导论、体育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体适能评定与方法、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045202运动训练,主要培养方向:
主要针对足球、田径、排球、篮球、体操等项目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运动训练科学监控、运动伤病防治与康复、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领域,培养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及体育俱乐部等高水平教练员人才。
开设主要课程: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运动训练科学监控、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045203竞赛组织,主要培养方向:
主要针对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产业导论、体育管理理论与实务、体育法与伦理、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等领域,培养体育行政部门、俱乐部体育赛事组织运营社会人才。
开设主要课程: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产业导论、体育管理理论与实务、体育法与伦理、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
045204社会体育指导,主要培养方向:
主要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设计、运动休闲项目概要、大众体育管理等领域,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各级企事业单位工会、体育俱乐部管理等社体人才。
开设主要课程:社会体育学、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运动休闲项目概要、大众体育管理。